乡村的期盼(纪实报告文学)

乡村的期盼(纪实报告文学)

乡村的期盼 (二十五)

作者:冯祖华      字数:1805

发布时间:2019-10-28 18:26

    山风隙起,去来无迹踪,但向何方。斜阳却见下西梁,路归翠竹摇芳。柳垂丝瘦,云牵谷底韵,小鸟寻香。但看莲叶上轻霜,美了峡口村庄。

    如醉如梦如痴,谁描画卷,化作相思诉。月下花前人不负,莫阻青藤缠树。石烂为信,海枯为约,携手天涯度。问寻心语,同甘能否共苦?

    漫步在峡口的阡陌小路上,徘徊于雕梁画栋般的花廊间,或坐或走,或行或立,田园里的中草药的芬芳,夹杂着五彩缤纷的花朵,让人沉醉于此,自得其乐。

    微风在形形色色的叶面上,弥望的是田田的味,大红的、粉红的、微黄的、鹅黄的、墨绿的、青绿的花在阳光下显得异常的美丽,那五颜六色的花显得更是妖艳美丽,迎着风儿轻轻拂过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。又好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在翩翩起舞,像亭亭的舞女。层层叠叠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花儿,有袅娜地开着,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,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

    鳝鱼河边,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海市蜃楼渺茫的歌声似的,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,像闪电般,霎时传过村的那边去。

    阳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田园的花上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鳝鱼河里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;又像笼着轻纱的梦,让人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来到“峡口人家”,映入眼帘的是一首“水长幽香远,花开一片芳。摇枝娇女笑,风动美人妆。月下扶琴唱,丛间黛粉藏。流连时日短,不思再回乡”五律诗词。是是镌刻在门旁的古色古香的木板上。门外是曲折游廊,阶下石子漫成甬路。上面是两层楼的房舍,房后,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。山尖头忽开一隙,清泉一派,开沟仅尺许,灌入碧池,绕阶缘至院前,盘旋竹下而出。

    门前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,案上磊着文房四宝,笔筒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。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,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似的白菊。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《烟雨图》,左右挂着一副对联,乃是仿颜鲁公墨迹,其词云:烟霞闲骨格,泉石野生涯。案上设着舵盘。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,盘内盛着娇黄玲珑的佛手。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,旁边挂着小锤。

    再看那门前河岸上的蓼花苇叶,池内的翠荇香菱,也都觉摇摇幽幽,似有追忆古人之态,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。既领略得如此盛世荣华之景象,我是情不自禁,信口吟成一歌曰:池塘一夜秋渐冷,吹散芰荷玉影红。菱叶蓼花愁不胜,繁霜夜露压溪风。峡青云淡风犹古,远客听猿语不同。归路停车高处看,半山夕日照霓虹。

    “峡口人家”的设计是峡口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。

    虽然我是无神论者,我也没有信仰任何的宗教。但是,我相信科学,我相信山水风光。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规划设计每一户人家,每家每户都建设成为一个非常养眼的、非常舒服的民宿,外表统一,风格各异。

    也许是学习过玄学和柳庄的缘故,其实更多的是探索、实践与体验。

    这次我们规划设计的峡口人家,只要你望一眼,就想在里面住上一晚的感觉。我们几家规划设计大师都是艺术家,曾经在业内,应该说是在规划设计和美术这个行业,还是有一定的名气。因此,我们设想当你厌倦城市的喧哗,厌倦城市的车水马龙。那你如果见到了峡口人家,在里开始了你的梦,开始了你梦想的生活。你和你的家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王国。

    规划初期,我和老板聊天,老板说:“他痛恨污染,痛恨甲醛,痛恨喧嚣。”所以我们设计这里的民宿没有用任何的现在装修所使用的材料。用的全都是原生态的。没有任何的添加。房子里面所有的材料都是用竹子、木头。甚至抬头,看到的不是天花板。

    这种感觉,你向往吗?

    我问主人家。很向往,我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,在这里,我不想只守着这一栋房子。我希望来这里住的每一个人,都是有缘的、每一个人都是有爱的、都是有情怀的。然后,大家喝喝茶,下下棋,到房子后面摘摘菜,然后聊一下昨天和回忆……

    我是一个喜欢在大自然穿梭,在大自然野蛮地奔跑的人。我还在记录着,主人家拉着我说:走到后面看看去。和他走进了屋后的密林,一路看到了许多不认识的植物,一路都很不同的鸟,在唱着歌,好像欢迎着我们。老板告诉着我:这个是什么药,那个是什么药。很多很多的中药材,一时间觉得自己走在了一条充满宝藏的地方。老板指了指前方,让我向下看。好美……从山顶流下来的山泉,流到了山谷,变成了一条条小溪。好似一个鬼斧神工造就的一个戏水的游乐场,这就是“八仙瀑”,这溪就是“花溪谷”,是一条峡谷。诗曰:

    奇峰连碧水,阡陌遍山花。

    草药林茵处,黄莺浅苇洼。

    红亭骚客度,绿苑闹禽哗。

    溪谷谁家女,青溪浣晚霞。
设置 恢复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