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外的忠诚

编外的忠诚

第四十二章 祖失德,家族的孽债拎不清

作者:刘瑞成      字数:2523

发布时间:2021-11-05 15:05

时光像一条河,淌着情窦,流去岁月,说不尽多少爱恨情仇。几度朝霞,几度日落,人生的路上,一段段传奇的故事娓娓诉说。或许会有那么一些经历,让你不如意,或许有那么一段时光,永远留在记忆,注定了人生要有一场漂泊,或许,像一首歌。秋风起了,箭杆河黄昏的时候,秋天啊,守着河水,听着上了年纪的涛声,曾经的漩涡已经逝去,只剩下一片素雅,一分安静。不再去想那些从前,既然没有时间从头再来,那就从现在开始吧,让自己优雅,让自己惬意,在以后的时光里精致地长大……
眨眼到了念书的年龄,安有福跟哥哥商量准备把温泉收回蛤蟆台子中心学校上学。安有福的哥哥本来已经替弟弟接收了几个野孩子,为了安家旺盛的香火,就把温泉接到了蛤蟆台子,改名“安温泉”。“我叫柴温泉!”温泉不干,自己找到中心小学校长金海清,坚决把柴温泉给改了回来,把安家“大鳖”(伯)憋了个倒仰,只好随他去了。
这柴温泉有着先天优势。上有张康的财力支持,下有几个姐姐宠着,无论在姑姑家还是在大伯家,不缺吃不少穿,日子过的顺风顺水。在追逐女人方面,绝对是“蛤蟆不长毛——天生那道种!”可能是安有福先天的遗传基因所致,活脱脱与安有福一个坯子。不过,这小子也很聪明,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,《为人民服务》、《愚公移山》、《纪念白求恩》、《反对自由主义》…… “老三篇”、“老五篇”背的滚瓜烂熟,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。
“是他们安家的种子,不假!”谁都不相信,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安有福不会干出这么多下作的事情来,然而,老泥鳅宋老爷子却一语道破了天机。
小笊篱气不服,剔着牙花子发牢骚说:“真他妈的奇了怪了,我这明媒正娶养活的儿子没××一个有出息,他大蜘蛛的野种倒这么聪明……”不怪刘四心里不平衡,他生的几个儿子包括小渣子在内,四五个一个比一个笨,没有一个能让他牛起来的,大概这就是基因所致吧。“因为是野合,干柴烈火的,能××不聪明吗?”风流的小听说似乎更明就里。
这是一段尘封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故事。多年前的蛤蟆台子西村,一个与中心村安家的长子安新余订过婚约的大闺女,还没正式出嫁就生了一个男孩,顿时在蛤蟆台子十八村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“伤风败俗!”这时,戴着道德面具的柴府隆重出场了。村民们流离失所、冻死饿死病死的人海了去了,他们从没有关心过哪一个人,然而哪家大姑娘有了私生子,他们却开始兴师动众了:“吭、吭,反了反了!没出阁就生崽子,自然是个野种!这、这岂不乱了纲常?”光火之余,大族长柴达旺立即派儿子老柴齐带领族人抓来姑娘进行了“三堂会审”,没费吹灰之力就把“野种”的制造者给拎了出来。
惹祸的是个瘸腿儿的光棍子,他就是杨万发的亲爹杨大发。杨大发之前吸食白面、包养妓女得了一身的骚疮(也称梅毒),被老柴齐打断腿扔进了萧太后河里,苦苦哀求刘府的管家刘铁这才收留了他。窝囚在村边草棚的杨瘸子娶不上媳妇,百无聊赖之际发现新大陆,竟然勾引起良家妇女来了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;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……”大姑娘的未婚夫安新余是个考取功名之人,之前太太刚刚过世不久,与这个高氏女子订下婚约后,即刻前往京城赶考,临行前还把大太太所生的儿子托她来照管,谁知走后三年竟杳无音讯了。
杨大发没有出彩的东西吸引女人,于是每天对着潮白河方向昂着头,故弄玄虚地大声吟诵着古诗词:“天鹅鸟去飞无归,良字去点双人陪;受下去又友相随,您底无心还有谁?”一个穷要饭的瘸子竟会吟诵那么多的古诗?联想进京赶考的夫君也是一个读书人,引得这个小家碧玉无不道奇:“频把琼枝看,春花心头绽;痴心怨昀起,不待明露来……”不想这一观看,女人的心却被悄然套住了。
杨大发,这个老柴齐为了养老而精心培养的“儿子”,曾经供他读的一些诗书,此时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“打死他!”愤怒的族人带着棍棒去抓他,却没了杨大发的踪影。转眼间大姑娘有了私生子,待到了上学年龄,入学前私塾先生准备先考一考这个孩子,竟然发现他的智商高的出奇,许多知识竟然“无师自通”:“渍渍,遗传所致也!”这个孩子不是别人,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安庆善。
养父安新余在考取功名之后,毅然抛弃了高氏女子,娶了个京城大官的女儿当了“驸马”,这才使未婚妻免遭一劫:“哈哈、这就不怨我喽,命运所致也!”安新余在听说未婚妻有了“私生子”以后,反而心安理得起来,理所当然地把自己老家的大儿子扔给了高氏来抚养。直到多年以后,安新余因岳父的“党争事件”被罢官,妻子也在郁郁寡欢中去世了。走了麦城的安新余迫于乡族的压力,同时也感念高家女子为他带大了自己的亲生儿子,才勉强到蛤蟆台子把母子三人接进了城。大儿子安庆佑已经成人,打死不愿离开蛤蟆台子,这样安庆善就跟着养父进城读了书,直至后来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。
怪就怪在时隔多年以后,村里又爆出了一则新闻:村里又一个年轻的小寡妇有了私生子。这个小寡妇因为婚后不育,才被婆家赶回蛤蟆台子的。事情出的太蹊跷了,一查,又是那个老瘸子杨大发(韩大发)所为,众人疯狂地把他的窝棚烧毁了,不许再回蛤蟆台子,杨大发只得龟缩在东大洼的瓜棚里,靠偷吃瓜果庄稼苟延残喘着。
原来,有一天半夜里,饿的睡不着觉的杨大发爬进了小寡妇家里厢房偷吃的,见小寡妇睡得正酣便顺手牵羊地“宠幸”了一把。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,不想仅此一次既得正果了。小寡妇索性顺坡下驴地跟着风烛残年的老瘸子进了瓜棚,这个孩子便是水蝎子杨万发。
“我死后,你们就去找老安家,他家的二善子那是我杨大发的种儿……”老瘸子临死前,正是安庆善发迹之时。“不看僧面看佛面,他大哥呀,想办法帮帮我们吧?我们娘俩实在活不下去了……”趁着安庆善从冀东回村领养安有福之际,小寡妇悄悄找他哭诉起来。也不知谁是谁的大哥,此时,小寡妇的年龄是跟安庆善不相上下的:“唉!啥也别说了,就算我啥也没听见,这个,你、你们先拿去用吧。”
风生水起的安庆善,为了防止家丑外扬影响到自己的前程,只得打掉槽牙往肚子里咽,万分无奈之中塞给了杨万发娘俩儿一些活命的大洋。
这样说来,杨万发跟安庆善的渊源,倒真有一论的。只不过,杨万发与这个哥哥安庆善的年龄不仅相差了整整二十八岁,还比自己的大侄子安有福小了好几岁呢。
诗曰:腐桥流水寨墙根,瘸子吟诗觅知音;莫论真情与寡义,倒行逆施遗祸恨。
设置 恢复默认